IMG_7346.JPG
<圖片來源:google電影海報>

關於紀錄電影心得,到現在總是還是分類不好恰當的方法

有時寫在IG、有時在FB短短一句話,但麻煩的是那些很有感的電影

長長的文章就會變得很難呈現,於是才會開啟滿是灰塵的部落格,

輕輕地貼上那些社群平台上的文字,慢慢地補上那些受限字數而還沒講清的細節。

--

8/50 今年的50部中的第8部心得

今年看完50部的電影成就快達成,但心得卻大概要欠到明年了吧XD
我喜歡,大佛運用打破觀影者與影人關係的第四道牆,
建立起來的雙向溝通,除了有趣以外,更適切的體現出他題材的適用性,
一個說著你我的故事的電影,本來就應該與我們保持著對話。

「你的背後有什麼?」
「旺來、金蕉、柑仔」
「還有一樣」
「蓮霧!」

《大》摒棄以往我們經常看到需要大量情境、篇幅、對白的矯情安排,
而之前將生活中的不公平、幹話幽自己一默,搬到畫面前,當你還沒意會到你已進入了我們的日常。
但,觀眾很多時候進入電影院買的是一份自己無法經歷的璀麗人生,一個別人的人生。
所以,它有旺財、菜埔,有KEVIN;一份平日不會發生的不尋常經驗、一份不算大又有點刺激的找樂子,
我們期待這份刺激可能改變所有的人的人生。

但,人會死的還是死了,窮人也沒因此翻身,富人真的受到懲罰了嗎?

有段劇情是他們去問神,他們說神並沒有給答案,但事實上真的沒有嗎?
「堂堂正正做人」這句話聽起來八股,但不就是劇情中乃至我們人生中最難做的一個選擇。
結局是否會變,我們不知道,但人生的過程一定會被改變,選擇也都僅僅只是選擇,
是否選了另一條就會走向康莊大道,我們不知道,就跟我們的人生一樣,不選你不知道。

從拍攝手法、運鏡、台詞,累積起來的框架演出的小人物的故事,僅差一點就到位;
而對我來說,色彩是本片最大的賣點,也是最畫龍點睛的點綴。
近期有機會看了兩部片,其中一部是希區考克的《驚魂記》,因為他是老片,就暫不討論了。
而另一部是《失控派對》,則是劇情需要如此,
但比較《大》,高低易顯而出;《大》以黑白畫面刻劃小人物的心情與生活,
但就那一點點畫面銳利度,
將畫面層次拉拔到有點非現實的狀態,你看著他們黑白的日常卻又如同直視進了他們的內心,
乾淨、單純、甚至有點無聊,因為光是窮盡生活便要了他們大半精力,哪有其他的綺麗。

最後是關於結局的處理,
熟稔我的人都知道,我向來討厭開放性結局;那股然後咧卻不給我答案的好奇心會逼死我。
但《大》卻是少數我時候喜愛的開放結局,一方面是它提供了足夠的線索讓我去長出結局,
二方面是以它的劇情安排,如果走向正義必勝,那是否悖離片中不給任何人希望的悲戚感,過於粉飾太平;
但如果走向惡人逍遙法外,是否悖離的觀眾的情感寄託與旺財的大義。
所以它提供了一個足夠的元素,讓所有人去拼湊成一個你要的結局,就像是你的人生如同自己決定一般。

最後的最後,其實我覺得《大》在最近台灣人人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的社會氛圍下看來,饒富意味。
片中的人物有因顧及生活都無法,而無法顧及公平正義之人;也有因為既得利益而操弄公平正義之人,
但,在電影屏幕外的我們有幾人是生活無法顧及或身為既得利益者的身分呢?關心與否,只是選擇。

人性的刻劃、生活的無奈、自我的解嘲,都在一顆顆的鏡頭與一句句台詞中,表露無遺。
每一句話都看似廢話,卻又每一個行為都代表著一份意義,就像我們的人生;
你經常覺得徒勞無功,但事實上就是這些的徒勞累積成現在的自己與生活。

總結,喜歡《大的原因很多,但層層推疊起來互相加分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

看電影的方式很多,但我偏好由電影中看見生活、看見自己。

 

 

arrow
arrow

    Miss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